推书网 > 九零后翠兰在七零结婚了 > 第八十九章 看房

第八十九章 看房


第八十九章  看房

        家里都安顿好了,  能帮的忙也都帮完了,李翠兰和周老四这才返回了省城,他们回去的第二天,  学校便开学了,李翠兰和周老四两个人便又过上了勤奋上进的学习生活,眼见着毕业在即,两人对未来都有了些许规划,  周老四想的简单,  只觉得两人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的生活便会越来越好。

        李翠兰这边,她其实是有很多很多想法的,  但这些想法,无一例外不是自己创业,这对周老四来说,风险太大,也没有资本,两人商量过后,  便把这种想法暂时搁置了。

        繁忙的学习生活匆匆而过,  又是一年不能回村的假期,  这一年,周老四因为在校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学校推荐的实习机会,  省城第二机械厂的技术员,  只要这份实习他表现优异,毕业后便可以直接留厂,  得到正式的工作机会。

        而且因为他是年轻的优秀大学生,  未来在工厂里的一切待遇和起点,  都将比别人高,周老四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已经把能进第二机械厂当成了他毕业后的目标。

        李翠兰这边,鉴于她优秀的学习成绩以及出色的表现,同样也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进省城纺织厂的宣传科,为了这份工作机会,李翠兰先后用成绩打败了同系的四五位同学,又经历了两轮的面试,这才在一众备选同学中得到了纺织厂领导的认可。

        如无意外,只要她顺利毕业,便能顺利进厂,成为省纺织厂一名年轻的宣传科科员,未来的发展,也大有可为。

        李翠兰虽然为了这份工作机会付出很多努力,但却并没有把它当成自己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这份工作,只不过是她现有的选择里,相对最妥善的那一个。

        一个假期的实习,两个靠谱又优秀的年轻人都得到了各自单位领导的认可,很快,随着大学里最后一个学期的结束,他们都成功的获得了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周老四正式成为第二机械厂的初级工程师,李翠兰成功进入纺织厂宣传科,两人一个月的工资,一个四十二块,一个三十八块,加在一起刚好八十元。

        完全够他们在省城里过上不错的生活,而且除了工资之外,他们还有各种补贴和福利,就连住房,也有机械厂会帮他们解决,只要周老四干满三年,三年后,厂子里分房子的时候,会给他们分上一间两居室。

        放假后,他们并没有马上回家,四年的学校生活,两个人的补助,奖学金以及这些年打工赚到的钱,加在一起,竟然也有了一笔不小的数目,这些钱,李翠兰不打算继续留下去了,她准备花掉。

        于是乎,她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各处打听查看,想要买到一处属于他们自己的小房子。

        两人六月份就拿到了毕业证书,而纺织厂那边,让李翠兰九月份再去报道上班就可以,因为这个,周老四也特意和随时可以去上班的机械厂那边打了招呼,也想九月份再去入职上班,厂子里的领导很好说话的同意了。

        至此,两个人顺利的完成了他们的学业,彻底的告别了校园生活,毕业证一到手,和即将上班的单位那边办好了各种交接的材料,吃吃喝喝的和同学老乡们玩了几天,两个人就迎来了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段假期了。

        说来也巧,就在他们准备放弃这个想法的时候,王大丫在自己的客人那里给他们打探到了一家想卖房子的人。

        她对未来可能会有的福利分房并不热衷,如今政策渐松,虽然房屋交易还没到成熟的时候,但在现在的环境下,也不是没有人卖房子。

        “是我娘家的房子,平房,也算老房子了,不过很规整,修建的时候用的都是好材料,我那地方也大,八十多平还带个小院,一般人家都没有,虽然地方有点偏僻吧,但我价格便宜,你们只要给我八百块,这房子我就能卖给你们。”

        那人是王大丫包子店的老顾客了,就住在附近,知道有人想买房,自己主动开口,很积极的让王大丫帮忙联系周老四他们。

        八百块并不是个小数目,但对应她所说的房子来说,简直不要太便宜,这价格听得王大丫都心动了,对于现在的王大丫来说,拿出八百块并不是件难事,她忍不住开口:“婶子,真的只要八百块吗?”

        相比得到公家的分房,李翠兰早早的就想在大家都还不把房子当回事的现在,早早捡漏,买上一处属于他们自己的窝。

        很快,两方便取得了联系,房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婶,她在王大丫的包子铺里和周老四两人见了个面,简单的说了下她家房子的样式大小以及价格。

        纺织厂也有住房,只不过目前来说,领导也不确定,能不能给李翠兰分房,和机械厂看年限不同,纺织厂这边,是要看表现的,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她把这个想法和周老四说了,难得的是,周老四并不排斥,比起后续还不知道能不能得到的单位住房,那种看起来气派但每家面积有限的楼房,住惯了农村小院的周老四也觉得,如果能在省城里,有一处完完全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和院子,那才更像一个家。

        总之,不管如何,两个人得到的工作机会,都足以让他们在省城里安家立足。

        只可惜,如今买卖房子的人家少之又少,就算能找到一些,最后也都因为价格,或者房子的情况而让两个人望而却步了。

        “对,只要八百,咱就成交。”大婶说的斩钉截铁,周老四则是一针见血的说道:“您这房子如你所说的那么好,怎么这么便宜啊,位置在哪啊,我们现在方不方便过去看看?”

        听到这个,大婶面露一丝尬笑,犹犹豫豫的开口道:“我这房子吧,它哪都好,就是吧,它有点远……它不在市里!”

        大婶这话一出,大家全都错愕了,王大丫更是气得不轻,当即开口道:“婶子,您这就不对了,我这老乡想买的就是市里的房子,您房子不在市里,我们买它干什么啊,老婶子,您这不是逗我们玩呢吗?”

        <div  class="contentadv">        “哎呀,我这不是看你们着急买房子买不到怕你这两个亲戚没地方住吗,想着我那房子它虽然不在省城,可离得也不远,再说了,这价钱便宜啊,你们这小两口,听说不都是工人吗,那以后有的是机会分房子,现在随便先买个乡下房子先住一阵不也挺好吗!呵呵”

        大婶自己说的都有些心虚,,她其实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眼见人家不买,随口也狡辩几句。

        周老四得知房子不在省城,顿时就没了兴趣,王大丫也是生气,自己急匆匆的把人叫来了,结果这不逗人玩呢吗,倒是李翠兰,听完这大婶的话,生出了几分心思来。

        她直接问道:“婶子,您这房子具体在什么位置啊,离省城多远啊,坐车能直达吗?要是方便的话,您带我们去看看?”

        她要求大婶带她去看看房子,这个大婶顿时眼睛就亮了,整个人又精神起来了。

        “不远不远,就离咱们这省城几十公里吧,我们坐个车,在走走也就到了,你要是感兴趣,我就带你们去看看去,不过我话说前面啊,

        这几十里地虽然不远,那我带你们去也需要花时间的,万一到时候你们不买,我不白跑了吗,也挺不容易的,要不你们给我出个辛苦费”大婶笑眯眯的打着商量。

        周老四当即黑脸,哪有带人看房还要辛苦费的,眼看着他脸色变了,大婶连忙改了说辞:“要不你们帮我出车费也行。”

        “翠兰,这房子都不在省城,咱们还看什么看啊,我看算了”周老四也不跟大婶说话了,直接问下李翠兰。

        “行行行,我就好人做到底,领你们去看看吧!”那大婶眼看着周老四房都不想看了,反倒着急了,她还抱着想要往出卖一卖的想法呢,这会也不计较时间车费的了,直接爽快的要带两人去看房子。

        一行三人于是坐着线车出了市区,停在了一个叫做小焦镇的地方,紧接着他们从小焦镇又七拐八拐的走了有十多里的路,一路上人迹罕至的,要不是只有一个大婶而他们是两个人,还有个壮年男人的话,李翠兰还真不敢跟着大婶来。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顶着大太阳来到了目的地,这是一处人烟稀少,只有二三十户的偏僻小村子,连个正经村名都没有,据大婶说,叫十三里。

        为什么这么叫呢,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小焦镇有十三里的距离,它其实的位置要在省城和小焦镇中间,只可惜从省城到小焦镇的路上,却并不途径这里。

        这里村户人家少,通勤也就没有那么便利,早在这走过来的路上,周老四就已经打定主意不想买这个房子了,但李翠兰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毕竟按照经验来说,城市早晚都会扩大的,省城更加不会例外,距离市里这么近的小村子,难保哪一天就会突然变成了什么新区也不一定,到时候,他们就是妥妥的赚到了。

        很快,三个人就来到了大婶的房子处,这房子是大婶娘家的老房子了,如今她双亲早都没了,兄弟姐妹也都在省城里有房子住,她父母健在那最后几年,都是大婶在身旁侍候,等父母走了这个房子大家也就默认给她了,

        她这两年手头不宽裕,着急用钱,听到有人想买房子,可不就打起了这个没用的老房子的主意。

        八十多平的砖瓦房,盖房子时候用的材料好不好的看不出来,但现在一看就能看的出来是好久没住过人的了。

        房子显得破败又凋零,小院里更是长满了杂草,院子倒是挺大的,前前后后的加在一起,怕是也有小一百平了,后面院子里,还有两件小仓房,不得不说,这是很大的一片地方,和他们老家的家里比起来,也不差什么了。

        但是和大婶自己所说的什么干净整洁规整的小院大房子,却也相去甚远。

        “这地方如今还有人住吗?”李翠兰看了看周边零丁的几乎人家,开口问道,毕竟这周围的几户看起来也都空着呢,连个近点的邻居都没有。

        “我们这村子本来就小,人也少,后来大家慢慢都进城了,现在还真没多少人在这住了,偶尔有人回来种个瓜果蔬菜的,常住的也没几家了。”

        大婶说着,还挺伤感的,不过很快,她就变了副模样,一脸的劝说样:“大婶和你们说实话,我现在就是手头紧,要不然真不会卖这房子,就我们家这院子,你们买来种菜都划算,你瞧瞧这前后左右的,能种多少东西呢。”

        如今正是夏季,可这院子里除了杂草,一根菜叶子的影都没见着,周老四仰头看向院子,又笑看大婶,看了几秒钟后,大婶便不自觉的讪笑了起来:“我家的身体不好,要不然,这院子我们早种了……”


  (https://www.tuishu.net/tui/578682/114933488.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