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重回现代,我和女皇陛下都下岗了 > 第157章 你都去找孜然了。

第157章 你都去找孜然了。


第157章  你都去找孜然了。

        一个还字说得斩钉截铁。

        林洛刚想跟姜子沟通沟通,又忽而顿住。

        不对啊,即便我真让你还,那你打算还多少?

        在一块同吃同住这么久,也没见你拿着个小本本记账,所以.伱清楚你欠了我多少钱么?

        你肯定不清楚的,对吧?

        那么,你是何居心?

        难道说你所谓的还钱,不谈具体数目,是想等往后挣了一大堆钱,成了个富婆,直接拿出一大笔钱往我面前一拍?

        想到这里,林洛忽然悟了,原来她是想包养自己.

        姜子,我是真没想到,你野心还挺大。

        他偏头瞧了姜离一眼,没去戳破她的小小愿景。当然,他表现的也很自然,捧着红薯埋着头,我踏马吃吃吃吃吃。

        烤出来的红薯卖相很差,黑乎乎的一个,上面还沾染着不少的泥土,不过闻起来却很是香甜。

        姜离没急着吃,用卫生纸把红薯包着,然后另一只手里也捏着张纸巾,仔仔细细的擦拭上面的泥土。

        错了,大错特错!

        林洛暗自摇头,烤红薯就是要趁热吃,越烫越好,烫的两只手来回倒换,等微微适应了,拿手指轻轻捏着顶端,旋即把皮剥开,啃上一口,烫的龇牙裂嘴,那股香甜的味道才最浓郁。

        你又不吃皮,你擦它干嘛?

        操作不仅纯属多余,还错过了烤地瓜的最佳赏味期。

        愚蠢。

        将上面的土擦得一干二净,姜离才用手轻轻捻着黑乎乎的表皮,开始剥红薯,等露出里头的瓤,再轻轻的咬上一口。

        有点烫。

        不过味道意外的很好吃。

        “怎么样,我烤出来的是不是比路边卖的还好吃?”

        “.”

        这话让姜离没法接,她心说路边卖的你也没给我买过,林洛这会儿也想起来这事,“路边卖红薯的心太黑,两块钱的东西他们敢卖十几二十,谁买谁傻子。”

        “这红薯两块钱一个?”

        “两块钱一斤。这还是市场价,要是去村子里收更便宜,几毛钱就能收到。毕竟这东西产量高,一亩地随随便便就能产出个好几千斤。”

        一亩地好几千斤?

        还随随便便?

        姜离都惊了,“这红薯亩产数千斤?”

        瞧着她一脸震撼的样子,林洛往她跟前凑凑,“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如若朕的大齐有这红薯,岂不是人人都能填饱肚子,是吧?”

        “.”

        是啊,如若朕的大齐有这等红薯虽说不算是正儿八经的粮食,但用来果腹总是可以的。

        毕竟饥馑之年,听说遭灾的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如若有这等亩产数千斤的作物,那人人都能填饱肚子。

        不过就算真有了说不定也产不到数千斤,可能是几百斤,就像橘生淮南淮北各不相同,这几千斤许是现代通过科技弄得。

        念及于此,姜离忽然想起她来到现代这么久了,还从没关注过农生问题。

        而现在就身处于田地之中,只不过如今正值新年,地里还没开始种庄稼,只能看到连成阡陌的荒地。

        “这地里种的都是什么庄稼?”

        “麦子。”

        “那现代的麦子一亩地能产多少?”

        “五六百斤吧。”

        姜离沉默片刻,接着问:“.稻米呢?”

        “八九百斤。”

        “.”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下姜离直接不说话了,因为她发现稻米和麦子的产量,尽管比大齐那边高上一些,但并没高出太多,至少都是以百斤做单位,仍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

        她低头看看手里的红薯,跟科技的关系不大,或者说科技也无法让粮食的产量提高太多,是这东西本来就能亩产数千斤?

        “这红薯又名番薯,是外来物种,不是咱们本土的,它自身的产量就特别高。”

        “番薯.从番邦而来?”

        “差不多吧。”

        “随便种也能亩产数千斤?”

        “对。”

        “.既然你知道有这么个能亩产数千斤的作物,存在于番邦,当初在大齐时为何不派人去番邦寻找?”

        姜离蹙着眉一幅质问的语气,末了又补充一句,“你都去找孜然了。”

        孜然这个事儿你又记下了是吧?

        “不是我不想找,是没法找,红薯的原产地距离大齐很远。”

        “有多远?”

        “乘船出海,在海上航行个几万里。”

        “.”

        姜离不出意外的沉默了。

        “以当时大齐的造船技术,造出来的船也就在江河里.近海也能去,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真正的大海上,波涛汹涌,或许只是一个浪头拍过来,就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你可能想说拿命填,为了这等作物牺牲人命不算什么,但这种事并不是说你牺牲了就能有回报。茫茫大海,没有具体的坐标,也不清楚航道,不知道哪里可以停船补给,怎么找,根本就没法找。”

        以前看历史小说的时候,那些个主角总想去南美洲寻土豆,寻番薯。宋明也便罢了,好歹造船技术在那放着,此事有一定的可行性。

        可如果再往前推,造船技术根本无法保证海面上的正常航行,当然,有一定几率能到。

        但这几率得多渺茫?

        而且林洛之所以没去提这事,还有一大很重要的原因。

        没法提。

        总不能跑去跟姜离说:皇上,咱家昨晚睡不着觉,夜观天象,得知海外有一作物,可亩产数千斤,不若派遣人手督造宝船,然后去海外寻找。

        这合适吗?

        这话只要说了,指定得被她当做二傻子。

        无关其它,只在思维认知,在一个粮食亩产两三百斤,三四百斤的国度,去说这世上有一种亩产数千斤的粮食,是个人都不能信。

        出去在大街上嚷嚷我是秦始皇,信的人都比信这个的多。

        起码秦始皇找过长生不老药,说不定真长生了。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她脑子真的短路了,信了这种事儿,派人造船出海去寻了,那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出航,拿着前人带回来的经验,改进船只,提高行驶的距离,然后再回来,再改进,如此往复。

        看似是个办法,但实际运行起来,只怕一次无功而返,至多两次,然后便会群情激愤,此事劳民伤财,损伤人命云云,这个项目因此被停掉。

        况且那会儿的姜离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她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说不定会为了平息众怒,把自己拉到闹市处决,在众人的围观下处以极刑。

        千刀万剐的那种。

        而现代的姜姜同学就不一样了,亲一口都不会说什么,顶多用眼睛瞪人。

        林洛偏头凑过去在她脸上亲一口,你看,又瞪了。

        PS:第二章我还在码,没码完,诸位稍微等一会儿,嗯,半个小时差不多。


  (https://www.tuishu.net/tui/578944/115431162.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