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繁阳
顾城遭遇大败,全军惊恐,都上城守城,任由秦军在城外作威作福,烧杀淫掠。在一片惊心动魄的混乱掩护下,蒙武亲率五千精锐,昼夜兼程,于第二天夜间占领了安平。他迅速控制了黄河和呼沱水上的船只,并建立起对外防御。
顾城的秦军一夜之间完全撤走。而这时,蒙骜才从灵寿出发,前往东垣。
顾城的大败和秦军的突然撤退都没有及时传到邯郸,呼沱水上秦军还在与赵军作战,顾城既担心秦军突然返回,也不愿费心穿越战线向邯郸报告,更没有心思去探寻秦军究竟去了哪里。只要他不来顾城,就万事大吉!
蒙骜到达东垣后,亲自断后,指挥东垣至下曲阳一带的秦军沿呼沱水退往黄河。元氏和东垣的赵军虚张声势地出来追击了一阵,见蒙骜的亲营严阵以待,都远远地驻足观望,不敢上前。秦军于两天后顺利到达黄河岸边。而这时,关中军两万人已经完全渡过黄河,前锋正向观津突进。
组织太原、河东军过河的,依然是蒙武,现在他只带着一千人驻守于呼沱、黄河河口。他征集了大约一百艘船,每天可渡一万人。蒙骜向蒙武询问关中军的伤亡,由于多是虚张声势,在攻城的过程中伤亡不大。但由于顾城曾派出主力主动出城作战,还是给秦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战斗中,秦军阵亡五十余人,重伤一百多人,轻伤五六百人。而顾城的赵军在前后夹击之下,全军崩溃,死伤惨重,共斩首千余级,赵军带伤逃跑的不计其数。
蒙骜问道:“闻顾城赵军万人,举军而出,何斩获之少也?”
蒙武问答道:“彼依城而战,地势又熟,伤者每匿,不得获。吾军抢城不得,亦未及斩获,是以少也。”
蒙骜道:“伤者未可遗也,必至河间而后已。”
蒙武道:“首船所载,皆伤士也。”
两天后,全军渡过黄河,关中军前部也已经抢占了百里外的观津,掩护大军的侧翼,其余各部渡河后依次沿黄河南下,往东武城而去。
从这里到东武城大约三百里。关中军依然是前部,他们已经于三天前就出发,目前已经前进了大约一百多里。
东武城是平原君的封地。平原君去世后,他的太子继位,仍为平原君。目前这位平原君自然不如其父的才能,但也不是庸才。秦军挺进到距离东武城一二百里时,就被城里发现。平原君一面派人报告邯郸,东武城出现一支不明队全,一面继续派人打探这支部队的底细,才知道这是从龙、孤、庆都下来的秦军。
平原君自然对数百里外的战事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消息,只模糊地从大臣们的议论中得知秦人似乎要在燕赵边境搞点事情。具体干了些什么,他并不知情;对上党的情形更是一无所知。处事谨慎的平原君立即下令将邑民收缩到少数几处城邑中,并将其中的精壮都集中到主城周围。不得不说,平原君能够在几天之内完成防御部署,也体现了很强的组织才能,封地的邑民也都训练有素。但收缩防御正合了秦军的意。他们本来就不想攻城,只是从附近通过。要是封地十万户居民组织起来进行拦截,有可能给秦军造成相当的损伤。但有什么必要呢?让秦军平安无事地通过自己的封地,不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吗!
蒙骜过河后,立即全速前进,追赶前军,在东武城下终于追上了前军。他很小心地在平原君封地的边缘构筑防御,向平原君传递出善意。平原君对此心领神会,下令各城邑不要出城半步,只谨守城池!秦军与平原君最近的城池相距不过数里,鸡犬之声相闻,但城里的人也不出来,秦军也不去围城,甚至秦军在通过时,都没有到平原君的封地去征集粮食。
赵王在得到东武城的报告后,得知攻打了龙、孤、庆都的秦军已经转向东武城方向,犹豫再三,也不敢让邯郸军出战,只令东武城严守边界,安抚民众。
离开东武城,秦军已经急进了五百余里,沿途行军、作战、杀人、放火、抢劫……搞得很紧张。过东武城后,距离目的地繁阳还有四百里,但这一路都在两河之间,如果是春夏季,还可能有泥泞之患,但现在是冬季,水枯草长,道路方面并无特别的障碍。河间之地由于水灾较多,并不很适合耕种,但凭借水道的发达,商业比较兴盛。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沿途并无连绵的田野,乡邑相对集中,乡邑之间人迹罕至,是野生动物的家园。秦军分成左右两路,沿着黄河岸边行动。这么行军倒是没有了遭埋伏、受攻击的危险,但困难在于难以征集到粮食,也无法取得房舍宿营,这在冬天还是比较大的问题。
蒙骜派出军使前往繁阳,告知河间尉自己已经过了东武城,让他派人前来接应。
蒙骜的行军路线是在咸阳使者在场的情况下讨论通过的的。第二天,使者就返回咸阳向吕不韦报告。不过使者回咸阳路途更远,要走上大半个月才能到。现在,吕不韦才刚刚派出使者,命令东郡和河间的官员全力配合蒙骜。只不过现在,河间还没有得到吕不韦的指示。
在接待了蒙骜派来的军使后,河间尉心里也是一愣。他偏居于一地,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蒙骜会从赵国的地界前来河间。不过蒙骜的威名他还是知道的。蒙骜作为将军,奉命征伐,他率军在哪里都是可能的。河间尉立即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十余名士卒前出迎接大军。
这名官员也不知道军情,一路不紧不慢地走,走了两天,也不过走了六七十里,刚刚到达棘蒲,而秦军右路前锋已经到达冠氏,已经出了东武城二百多里;当然左路的秦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还得露营。后面的秦军也依然只能在他们曾经住过的露营地露营,后军则刚刚路过东武城。有趣的是,但蒙骜率领的亲营最后从东武城经过时,最近的那座城邑派人由长老领着,推着粮食到军中劳军。不过,蒙骜只礼貌地饮了一爵酒,没有收粮食——这会影响他行军的速度,不如吃炒粟来得方便。
冠氏是秦军从东武城出发后经历过的第一个较大的城邑。自从渡过黄河进入河间,秦军就被迫长期行军、露宿,难以取得粮食,至今已经十天之久。由于河间地多封给了东武城的平原君,而蒙骜为了争取平原君不要给自己的行军增添麻烦,有意不在东武城的封地内征集粮食,选择快速通过。但由于平原君的封地事实上是这一带最富庶的地方,快速通过东武城后,秦军一路行来,满眼是茫茫荒草,渺无人烟。秦军只得靠挖野菜、打猎、捕鱼,补充每天的粮食,宿营时就只能露宿;天冷,只好用篝火来取暖。好在这一带没有人烟,自然也不会有敌军,生活虽然艰苦,但还算安全。
冠氏大约有一二千户邑民,虽然这里也属于赵国,但很友好地接待了秦军,秦军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任何破坏,友好地和邑民们共进晚餐,晚上还住在邑民的家中。
大批秦军逼迫繁阳,那里距离邯郸已经不远。在河间两岸驻守的赵军提高了警惕,向黄河岸边放出了警戒,同时开始向城内收缩防线。
秦军的前部终于和繁阳派来的联络官联系上了。联络官在棘蒲听说了冠氏来了军队,立即赶过去。他听说竟然有四万人到达,也惊得面无人色:这么多的军队,他一个小小的河间怎么接待得了!
他立即派士卒先行返回繁阳向河间尉报告,让河间做好接待四万士卒的准备,包括上千伤员。他自己则由军使带着一路向后去见蒙骜。
紧赶慢赶,联络官于夜间到达百里之外断后的蒙骜部。蒙骜赶紧接见了这位官员,向他了解河间目前的情况。
河间目前最主要的城邑就是繁阳,大约有三四千户,周围有薄田,勉强能够供应邑中的粮食,邑民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主要是往来运输。由于繁阳有多个河口通往两条黄河,将船停泊在这里比停泊在黄河中有安全得多,很多商人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四面八方来的人汇聚到这里,又重新散到四面八方。
蒙骜发现河间并不知道上党发生了叛乱,他也不提这事,只说自己奉命沿赵国边境进行攻击,然后取道上党返回太原。联络官对蒙骜表示了敬意,说这样千里跃进,一路作战,军队还能保持旺盛的士气,简直前无古人。蒙骜只能内心里苦笑,其中的甘苦,只有他心里知道。
第二天,他将后卫的任务交给亲卫营的总管,自己只带了五十人骑马前往繁阳,与河间尉见面。
(https://www.tuishu.net/tui/599396/56743311.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