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翻倍


  元丰一年春天,岭南安南郡,平山村,有一位钟姓农桑官按照大虞女帝白卿宁的指示,指导百姓,完全摒弃了从前的种植方式,用抛秧的方式抛下了秧苗。

看着水田里稀疏的秧苗,村民们很是忐忑,差点就忍不住想要下田去把苗再补种一些了:“钟大人,这能行吗?”

农桑官也很忐忑,但他还是镇定地安抚村民:“陛下说可以,那就一定可以,你们信不过本官,还信不过陛下吗?再说了,以前每年都那样种,每年收成都不好,今年就换一种方式试试怎么样,就算是不成,也有朝廷与陛下给大家兜底,绝对饿不着大家。

但倘若是成了,哪怕还是只有往年的产量,那抛着种也比插着种来得轻松呀,若是产量真有陛下说的那样,有可能会翻倍,那等秋季也种下,产了粮,那我们就是双倍的收获呀,一年双倍,两年四倍,只需要两年,大家就能还了从前的饥荒,且家里还能有余粮呀……”

农桑官还说了什么,村民们都没听进去。

他们脑子里只有两个字——余粮。

家有余粮,他们做梦都实现不了的奢望,按照他们女帝的指示去做了,就能达成吗?

不知为什么,明明知道希望很渺茫,村民们却是忍不住都向往起来。

接下来的七天,农桑官每日都到稻田里观察秧苗的存活情况,发现有倒地黄叶的秧苗,立即清理出来重新补上。

十天后,秧苗基本上存活了,稻田里青青的一片,看着就很喜欢。

又过了半个月,秧苗更青了,农桑官又按照白卿宁的步骤图,领着村民们对秧苗进行护理,接着是除草。

元丰一年四月,平山村的禾苗长势喜人,女帝登位后的第一届科举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今年不光有男子科举,一个月之后还有女子的科举,两科只隔了二十多天。

男子科举大兴也举办了许多年,只要守好考场,不要出现舞弊情况,那就万事大吉。

只不过因为新帝颁布了几条新的规矩,各地就显得有些生疏,好在严防死守,用上各种手段后,这头一场的选拔试总算是结束。

有了经验,接下来的几场选拔赛就更得心应手了。

六月,秋试前的所有选拔赛都结束,白卿宁收到了各地送来的案首名单与卷子。

白卿宁阅得很认真,她与内阁综合各方面维度各自列了个名单出来,这名单上的人,就算没能走到最后一步,他们也可以用别的方式去捞上来。

科举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人才就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只要是人才,他们就能破格打捞。

七月,是收割的季节,白卿宁很是关心平山村的收成,在朝会上的时候,她还特意叮嘱朝臣们,要严密关注各地的收成情况,以便日后做针对性的改良。

白卿宁说:“民以食为天,作为农耕社会,只有粮食产量上去了,百姓做到真正的丰衣足食了,我们大虞才能做到兵强马壮啊。”

七月中旬,农桑官钟大人的急信从岭南平山村飞到大虞朝堂的工部农桑司。

因着白卿宁的特意叮嘱,这几日但凡是农桑司的奏折,负责的官员们都优先审核。

眼下是收获的季节,先前已经有长安周边的郡城上了奏折,只是产量对比往年来说,变化不大,因此官员们在拆开这封岭南来的奏折时,也以为是差不多的内容。

结果看着看着,那官员就惊叫了起来,旁人吓了一跳,赶紧问他怎么回事,谁知他激动得直跺脚,啊啊啊的叫,就是说不出个有用的句子来。

“这姓蒋的莫不是疯了?”

“看!”蒋大人终于能挤出句子来,“看奏折!”

奏折有什么好看的?他们都捧着呢。难不成他案前那封就更好看一些?

有人探头过去,一目三行地看完,也跟着惊叫起来。

“翻倍!”那人瞪圆了眼,“你们谁来看一眼!岭南平山村的春稻收成翻倍了!”

翻倍?

就长安周边,皇城脚下,天子的眼皮子底下,各级官员都关注着的地方,有个别村庄的收成都减了四分,岭南那种蛮荒之地,竟然能实现粮食翻倍?!是岭南的水土更适合粮食生长?

如果是,那为什么往年报上来的数目都是少得可怜?

难不成是地方官故意瞒报少报,少报的这部分用来中饱私囊了?

等等,不对!

岭南平山村,那不是女帝指定的试验田的地方吗?

所以说,是他们陛下的试验田丰收了,而且是翻倍!整个平山村都翻倍了!

“快!快呈报陛下!”

“陛下!翻倍了!平山村翻倍了!”

蒋姓小官一路嚎着奔出农桑司,不一会整个六部都惊动了。

得知白卿宁在岭南的试验田产量翻了倍,大家也跟着激动。

翻倍啊,原本亩产两百斤的现在能达到亩产四百斤!

相比起朝臣们的激动,白卿宁只是一脸淡定。

她淡定地看完折子,点了点头:“虽说只是勉强算是达到我的心理底限,但也说明改变种植方法的路子是对的。来人,传旨下去,安南郡从这个秋天起试行一年双季稻,其他省份先分区搞试验田,等到试验田成功了,便在试验田所在地及周边地区推行。”

双季稻这事,白卿宁是有提过一嘴,但大家都没放在心上,毕竟种粮难,出量又少,辛辛苦苦种一季,仍不够全家人填饱肚子,只能靠再种些其他作物来裹腹,如今白卿宁说要实行双季稻……

好像也不是不行,反正行不行的,先试了再说。

试验田成功,这事也传到了后宫。

老太君松了一口气,隔天就带着家里大大小小回白氏祠堂上了香,还在祠堂内吃了顿饭,她住上首,族中长老都围着她,言语之中十分尊敬,便是以前没事总要来讨一顿骂的三房的三叔婆,这次也是笑花了一张脸。

她们白氏以前是将军的族人,后来是镇国公及平南侯的族人,现在,他们是大虞新帝的族人,妥妥的皇族!

更重要的是,她家小孙子现在不仅超会赚钱,书也读得比从前好许多许多,这都是白卿宁带来的呀!

三叔婆激动之下,忍不住向老太君磕了头:“大嫂,麻烦你代老婆子我向陛下问声安,就说我老婆子全家都记住她的好,也欢迎她得了空,时常回族里看看,到时候如若陛下不嫌弃,老婆子我亲自给陛下做一顿饭吃……”


  (https://www.tuishu.net/tui/601410/56784161.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