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 > 第447章 海兵工作落实了

第447章 海兵工作落实了


时间一晃便到了七月十六,许海兵自六月二十六日从深圳回来后除了到过一次韦勇的诊所外便一直在家忙着搞双抢没出门。今天是去县教育局领取工作分配通知的日子,在家吃过早饭他一早就出门了,在村口搭了一辆由蒲关县荆亭镇开往兰水市火车站的过路班车赶往兰水县城兰关镇。

在兰关汽车站和县烟草公司十字路口拐弯处下车后沿向阳路往南走约一里地右拐进入津口路,再向东行四百米左右左转沿学堂路缓缓上坡往南走约两里地,到兰水县政府大门外左边上一百余米长坡便到了县教育局。学堂山坡顶上有两家单位,左边是兰水县自来水公司,右边是兰水县教育局。暑期的学堂山上很是安静,天气炎热,路上和院子里看不到人,职工们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或电扇。走了三四里路的许海兵出了一身汗,白衬衫后背都汗湿了。他站在教育局院子大铁门口的樟树下,坡上有南风微微习习,树荫下凉快多了。许海兵撩起衬衣下摆对着习习微风吹着,抬腕一看手表,才刚过上午九点,还早,他想歇几分钟待汗息了再进去。

教育局一号办公楼楼梯间走廊的穿堂风裹挟着蝉鸣扑在人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许海兵脚步轻缓地来到三楼,人事股在最东头,办公室门虚掩着,他屈起指节刚要敲门,就听见屋里传出来哗啦啦翻动纸页的声响。

许海兵轻嘘一口气,正了正衬衫衣领,抬手敲门。

“请进。”

许海兵推门而进,反手又把门虚掩上。只见戴着金丝眼镜的包股长从档案堆里抬头看了他一眼:“是许海兵吧?坐。”

“谢谢包股长。”许海兵在靠墙的会客沙发上坐了下来。

老式吊扇在头顶吱呀转动,包股长推了推眼镜,抽出一张表格:“许海兵你被分派到花石乡中学,具体教学工作将由花石中学安排,八月二十九号报到。”

“包股长,”听到自己被分派到边远的乡镇,许海兵嗓子有些干巴,“我家就有一个儿子,家里农活多父母常常忙不过来,能不能改换一个离家稍微近一点的地方......”

“小许啊,”包股长摘下眼镜擦了擦,“今年县里要消化四十个中师毕业生,城里和周边乡镇根本安排不下,五年前就没有岗位了,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这几年毕业生分配都是要下派到偏远乡镇的,你们这六个分派到花石乡中学的指标还是赵局长亲自定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的通讯录有些发黄,“你听过张明远老师吧?大前年去的花石乡,去年已经被评选为兰水地区优秀教师了。”

窗外的知了突然嘶鸣起来,“知了知了”一声接一声甚是烦人。许海兵站起来盯着包股长手里一张右下角盖着红公章的表格看了好一阵,这是今年县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工作分配去向表。果然,今年四十个中师毕业生全部都分去了较远的各个乡镇。五十多公里山路,坐中巴车要个两个小时。

“呐,把报到证收好。”包股长把报到证递过来时,袖口蹭到了桌上的茶渍。搪瓷缸底一层茶叶,“年轻人要多历练,乡村教育是块试金石嘛,很锻炼人的。”

许海兵满腔话语最终化作了喉节一阵涌动的无奈之声,他接过报到证收好,告辞下楼。

楼梯拐角的绿漆墙裙斑驳剥落,许海兵数着台阶往下走,三楼到一楼四十四级。卫门口传达室大姐的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频道,舒缓的流行歌曲伴着微微的鼾声透过纱窗门传出。

走在学堂路人行道上,临近正午浪,炙热的太阳晒得马路上热浪滚滚。幸得马路两边的樟树高大,许海兵在树荫下往回走,路过一个小卖部,口渴不已的他买了一根绿豆沙雪糕。边走边吃着雪糕,冰凉入口,心也有点凉。

午饭点儿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后屋厨房炒菜,父亲刚从地干活里回来活,问他分到哪了,许海兵把报到证给父亲看了。

父亲念了出来:“……花石中学。”

“花石乡好啊,湘水河畔,群山缭绕,依山傍水......”母亲端着菜到堂屋,“你爸和我当年还去花石那边修过水库呢,一晃二十多年了......”

一家人说着话吃过午饭,父母都要他不要惦记家里,只管安心去那边上班,好好工作干出成绩来。

午休时他翻出兰水县地图册,手指从县城兰关镇往南滑,沿着曲曲折折的县道乡道一直往南滑,终于在标着“花石乡”的墨点上停住。

五十公里外的乡村会有怎样的清晨?学子是踏着露水去晨读,还是摸黑赶夜路回家?有漏雨的教室吗?宿舍条件不知么样?学校不知是在镇上还是在山沟里?中巴车能否直达?……,一切都是未知,许海兵坐在窗前皱眉胡思乱想着,心中全是对未来的忐忑。他忽然想起包股长茶杯里沉浮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渐渐舒展的模样。“既去之,则安之。”这么一想,他的心情便也舒展开来。


  (https://www.tuishu.net/tui/620538/21215712.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