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一人之下:一人往矣 > 第488章 玄奘嫡传 唯识劲!

第488章 玄奘嫡传 唯识劲!


“师傅当心,此人身怀佛门手段,手段诡异,便是当日师兄附身于我也未能将其拿下,不得不遁逃出城!”

一见丛林中有人跳出挡下自家师父左若童这必杀一箭,陆瑾一眼便认出了来人,正是那夜‘王一’附身在自己身上代打没有分出胜负的日本僧人孔雀法师。

虽不知对方真名,但一想到对方是个连‘王一’附身在自己身上都没法在短时间内拿下的高手,陆瑾自然高声提醒。

不过此时的陆瑾也是只听其声不见其人,这也是李慕玄在听到陆瑾认得对方时候第一时间做出来的举措。

你陆瑾能认得对方,对方说不准也能认出你,人家还是个高手。

这会你是做了伪装,但万一师父要是没擒下对方,让人家溜了,你又刚好冒出来,被对方认出你陆家大少爷的身份,那陆家镇的陆老太爷怎么办?

当下便把陆瑾拉进草丛中,只得出声提醒。

‘嗯?连王一附身在陆瑾身上都没有拿下对方?’

听到自家徒弟高声提醒,左若童心中也是见猎心喜。

虽然他觉得王一附身陆瑾没有拿下对方有可能是自家傻徒儿硬件不过关,导致‘王一’这个插入的软件跑不动,但也说明对方确实有两把刷子。

而且自己在异人界正道中是什么身份,正道两魁首之一啊,身份摆在那里,跟小辈动手,输赢都不好,跟同辈动手,除了老张天师能赢他个一招半式,其他同辈也不够他打啊。

问题是大伙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真要只是讨教没啥意义,生死厮杀更不可能。

但对方不同,一者人家足够年轻,三十左右的年纪,又有与‘王一’附身陆瑾代打短暂未败的战绩,是个好沙包。

二者便是对方的身份,人家是日本的年轻高手,又加入了陆瑾所说那个针对中华异人界的新政盟当中,两个因素加在一块,他左若童又不是迂腐之人,怎么下杀手都没有心理负担。

这样想着,左若童便已身随意动杀至前来救援的孔雀僧人面前。

抬手一掌,便直取对方心脉,这一掌只要打实了便是心脏爆裂而死。

但这一次,老左失手了,对方好似未卜先知,知晓了自己要攻他何处,先行落位,以巧劲化解了老左这一掌,同时一脚踹向那名被他救下来的日籍女子,这一脚势大力沉,隐有骨裂之声传来,直接便将这日籍女子踹飞了好远。

显然面对左若童这位正道魁首的凌厉攻势,他孔雀法师也没法一边救人一边游刃有余地应付。

二人拳掌碰撞间,隐有雷音响起。

躲在暗处看着这一幕的陆瑾和李慕玄都呆了,竟然有人能接住三重已达化境的左若童拳掌攻击?

这人的命功修为比他们两个还高深?

哦,合着这趟营救王一之行,就我俩最菜?

还未等陆李二人失落,场上左若童已与孔雀法师交手近百招,对方且战且走,最后卖了破绽,任由左若童一掌打在自己后心,自己则是借力飞出。

倒是左若童并没有追击,只是站在原地,一道道烟雾从自己身上逼出,亦如那夜‘王一’附身在陆瑾身上与孔雀法师短暂交手的模样。

确定周围再无伏兵,陆李二人这才悻悻从草丛中走出,来到左若童身旁。

“师父,是我大意了,没想到竟被人跟踪了一路却无察觉。”

李慕玄老实认错,刚才这一场林中伏击战,虽说有左若童兜底,大杀四方让对方留下百余具尸体,但也是对方没想到他们这边有左若童,再加上没有提前设伏。

要是对方拿着手雷和枪支辅佐,这场伏杀左若童是无碍,但他们两个就难说了。

“不怪你,让你着道的不是那以奇物隐去身形的女子,若是她还有这些杀手,便是你不觉为师又岂能不知,让他们能够摸到十丈之内。”

“师父,你是说慕玄之所以一路未察觉被人跟踪,还有这些杀手能将咱们包围,都是这和尚的手段!”

“嗯,蒙住了慕玄的五识,遮住了杀手的脚步,直到十丈之时为师才有所察觉,刚才更是好胆,竟能骗过为师的力道,使得为师五分力变成三分力。”

左若童每出一言,陆瑾和李慕玄便惊诧一分。

要说对方手段神秘,蒙住李慕玄的五识,遮住这么多杀手发出的轻微动静,李慕玄认栽,修为没人家高,手段不如人,认了。

但连自己一向尊敬,视为再造父母的左若童,对方都敢在与交手时用自己的手段让左若童错判每一招出招力度,这份对自己手段的自信和精密操控,敢于在刀尖上跳舞的勇气,没想到会出在一个日本僧人身上。

“师父,对方这使的是什么手段,您认得?”

“唯识无境,唯识所变。此乃佛门大德高僧三藏法师所创唯识宗之秘法,唯识劲。没想到时隔千年之久,这门早已失传的佛门秘法竟会在四岛之国的佛门弟子手中呈现,可既然能习得这唯识劲,该是佛心通明,佛理精通,为何做这助纣为虐之举?”

三藏法师,唯识宗,唯识劲,这三个词汇里,陆瑾和李慕玄也就知道个三藏法师,但是不是他们所知道的那个还另说。

所谓三藏,是对精通佛门三藏,经、律、论三者精通者的尊称,凡是精通这佛门三藏者,皆可称之为三藏法师。

“师父,可否与我们两个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来?”

李慕玄率先提问,刚才的懊恼一下子就被他抛之脑后。

“嗯,此地不宜久留,我们边走边说。”

——

佛门中被称之为三藏法师的大德高僧不少,而当中最有名者,便是唐贞观年间,因官府不给通关文牒审批,于是便自己背起行囊,偷渡出长安,一路西行万里,来到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

这世界有异人,有作为观察者存在的地外文明,也有修出气候的仙家精灵,唯独没有神魔,或者说,异人就是各地文明神话中的神魔。

所以,猴哥,猪八戒,沙僧或许真的有,但也不过是几个天生异相的异人,真假暂且不说。

且说那一心想前往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一路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天灾人祸,大漠黄沙,渴了喝露水,饿了啃干粮,来到了他心向往的天竺取经,可等他老人家取到了以为的真经,却发觉,诶,这经味不对啊。

要说取得的真经是假的,那确实不是,可就是这上面的经文理解,为啥我就跟这里的人理解不一样呢?

难道是我经文理解造诣不够深?想岔了?不行,不能这么马虎,反正天竺处处都是僧人,摆个擂台,跟人家辩辩,看看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反正最后丢脸也是丢我玄奘的脸,丢不到大唐。

然后,然后玄奘大师便发觉原来无敌是多么的寂寞,偌大个天竺,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而他所求的真经,回首望去时,已在那一路万里西行的取经路上写满了。

一朝明悟,玄奘大师也便不再留恋天竺辩经,带着自己所取得的经书,返回大唐,落地长安,荣誉加身,就连唐太宗对玄奘大师也是青睐有加,多次叫他还俗,来自己麾下做事,毕竟是自己西行远去万里天竺取经的猛人啊,这一路上人祸且不说,光是天灾和拦路猛兽就是一道坎。

真当古代人出了城走官道就屁事没有啊?

但玄奘大师推辞不受,后半生便深居简出,将自己从天竺带来的佛经一一翻译,并在翻译佛经这个过程中,结合一生经历、手中经书,创出了唯识劲之一秘卷手段,藏于所翻译的经书当中。

“师父,这玄奘大师跟我们一样吗?”

“为师不知,但想来不是,玄奘大师史书有载寿不过六十有二,比为师我还小三岁,但你们也莫要有此轻视之心,世间万般手段,并非皆得是异人所创,活在当下这个世道你们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师徒三人在陆瑾的提议下赶往距离金陵城不远的陆家镇先藏起来看看情况,在路上,左若童也给陆李二人解释了孔雀法师所使手段的由来。

一旁陆瑾细细思索,也突然开口道:“唯识宗,莫不是那佛门法相宗?”

“不错,正是玄奘法师所创法相宗之别称,唯识宗是传下来,但玄奘大师所创的唯识劲秘卷却早在唐朝年间就失传。”

“那师父,这唯识劲究竟有何妙用,竟然连师父您刚才都未能拿下这个日本和尚。”

“你倒是心动,不过便是你想,为师怕是也没法给你指点迷津,这唯识宗自唐年间就失传了,为师也仅是从先师言语中知个大概。这唯识劲之所以失传,也很简单,要想习得唯识劲,需得通读玄奘大师所留经典,只有将所留经典理解了,才能找到玄奘大师留在经典中的唯识劲修行法门。

可佛门之中又有多少人能达到玄奘大师的水准,先天条件就足以让佛门太多人望而却步了,故而唯识宗传承不绝,这唯识劲自唐年间就不再听闻,如今既然在这四岛之国的僧人手中再现,看来当年天宝年间的鉴真法师东渡日本,所带经典中便有这唯识宗,这位鉴真法师怕也是玄奘大师的唯识劲传人。

至于这唯识劲的都有哪些手段,佛门有八识之说,眼耳口鼻身,此乃五识,既是唯识劲命功之基,也是手段之始,而唯识劲第一道关,便是悟得统领这五识的意识,到了这一步,就有无穷妙用,可剥去,混淆他人五识,也可封闭自身五识,潜行之处,无声无息,出招无痕,收招无意,慕玄便是着了这五识之道。”

听左若童说着刚才那个日本和尚的手段妙用,李慕玄脸上也是冷汗直冒。

能够封闭混淆他人五感的手段,他还真是闻所未闻,照这种说法,要是真落到对方手上岂不是比死还难受?稍稍一用手段就能将你五感剥去,变成一个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耳不能听的活死人。

一想到那个画面,李慕玄在途中打了个冷战。

“至于这第七识的末那识,和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为师就不知了,便是玄奘大师带来真经的有唐一朝,也不过寥寥数个唯识劲传人活跃,其中能掌控六识者便是少有,七识八识更是从未听说,只是为师早年听灵隐寺的觉明禅师说过,光是末那识能修成,便是照见自我,时时空灵,自此心魔无踪,心猿已定,修行坦途。

更有种种神异,如他心通,除了与人直接交流无碍,便是能飞鸟虫鱼,走兽,皆可明意,且有未卜先知,趋吉避凶之能。”

左若童说着自己对这失传千年的唯识劲见解,陆瑾和李慕玄也是越听越心惊。

“师兄,听师父这么一说,这玄奘大师所创的唯识劲比那吕家的如意劲得强上不知几个档次啊,莫不是又一门性命双修的通天法?”

“那也跟我们没关系,唯识劲再精再妙,那也与我等三一妙法无缘,师弟,你别想这么多。”

听着身旁这两个徒弟的一问一答,左若童脸上也浮出笑意。

陆瑾,出身名家,天赋高,心性坚毅,既有进取之心也有断舍之智,当年拜入三一门的前院考核就能看出一二。

虽仰慕三一门,也想通过考核拜入三一门,但对于入门的考核要求,他也不会勉强自己超额完成或者偷懒,一是一,二是二,该是多少就是多少,就算最后没成,也不会患得患失,颇有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知足常乐意味。

这点在修行逆生三重中最为重要,多少三一弟子就是在冲关时明明已知冲关无望,却总抱着一丝拼一把万一能成的想法去破关冲关,结果就是小伤变残废,残废变暴毙。

李慕玄,商贾子弟,耳濡目染之下,性子里就多了几分商人机智多变或者说诡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用在商人这个群体中最为恰当,所以李慕玄在接受三一门考核时,所做之事每一件都正好在考核要求的边缘游走,作为考核者若是带着主观情绪去判断,就会觉得哪哪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收的这两个徒弟,从刚才这对话中也能看出两人对失传千年之久再现世的唯识劲看法不同,一个想着看看能不能擒下这日本和尚,或者多跟他交手几番,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证证如今的新逆生之法有何需要补充的,简单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陆瑾则直接,既然这新逆生之法已经有了,又何必舍近求远,本来就没奢望一代而成能把续上后路的新逆生之法搞出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那咱就好好珍惜,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呗,没必要多此一举。

两个徒弟,一正一奇,相辅相成。

得徒如此,夫复何求呢?

见到左若童脸上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陆瑾和李慕玄也不再斗嘴,默默跟在左若童身后,在二更天的时候也赶到了陆家镇,悄无声息进了陆家老宅。

(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2012/21215647.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