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公安委和国安委
推荐阅读:炮火弧线 诸天超人!从海贼开始 奇幻领主:从开拓骑士开始 废材逆袭:全能神女她马甲遍地 快穿:专业拯救黑化圣父 父兄流放?她白手起家再造名门望族 这个中洲队强到离谱 盛世嫡女:战王疼妻捧上天 重生之资本传奇 小轩窗,玉珠忙
袁崇焕的奏疏,很快通过锦衣卫的渠道传到京城。
朱由检看了他在密折衷的辩解后,对此不置可否。因为无论袁崇焕曾在辽东做过什么,现在都没有多大意义——
以云南和辽东的距离,就算袁崇焕和建虏达成什么协议,也根本没有履行的能力。甚至因为距离太远,他和建虏的交流都会断下来。以他为核心的议和派,也会逐渐消散。
为了让这种局面继续,也为了避免发生历史上的事情,朱由检早已决定让袁崇焕远离建虏,以免发生意外。
现在他要看的,是袁崇焕愿不愿意听话,能不能为己所用。
所以,在看到袁崇焕的第二份奏折,阐述了收复三宣六慰的办法后,他才点了点头。把第一份奏折递给郑士毅,吩咐道:
“按照袁崇焕的供述,把参与议和的都查一下。”
“只有完全确定无通虏嫌疑的,才能留在辽东。”
“其他不确定的,全部都调出去。”
“可以按袁崇焕的请求调到西南,让他们攻略三宣六慰。”
郑士毅闻言领命,汇报辽东审查的进展。
朱由检听着这些又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历史上在云南担任平西王的吴三桂,他向郑士毅问道:
“祖大寿的妹夫吴襄在哪里,现在担任什么职位?”
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此时名声不显。郑士毅不记得这个名字,协理北司房、最近被任命具体负责建虏情报的指挥佥事方弘瓒道:
“吴襄是天启二年的武进士,如今已转任护军校尉,在祖大寿麾下任职。”
“袁抚台请求调人协助,臣以为可对祖都督赏功,调一些人过去。”
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对方弘瓒能记住这个颇为赞赏,说道:
“祖家有功将士,确实应该封赏,可以把吴襄等人调过去。”
“吴襄的子嗣和亲戚,可有杰出人才?让他们一起过去。”
没有直接点出吴三桂,朱由检还以为这个人尚未冒头、没纳入锦衣卫的视线,却不料方弘瓒道:
“吴襄的长子吴三桂,已经考中武举。而且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少年时就曾冲阵救父。如今在祖大寿身边,不离祖大寿左右。”
“臣以为此等英杰,应该给他立功的机会。可以调去云南,帮助袁抚台带兵。”
朱由检听到吴三桂已经崭露头角,心中颇为讶异。如果把这样的人放在辽东,估计要不了几年,就能成为总兵。
他在思虑之后,提笔写下“忠孝”两个大字,下令道:
“忠臣孝子,应该奖励。”
“把这两个字赐给吴三桂,鼓励他好生建功立业。”
“还有,他既然已经考取武举人,允许他转为护军。”
“让袁崇焕好好培养,争取在攻略三宣六慰时立功,获得爵位封地。”
又想到历史上被他勒死的永历皇帝朱由榔,朱由检又问郑士毅道:
“桂王现在怎么样?”
“有没有开藩之意?”
对王府的监控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这个鼓励宗室开藩、让他们重新拥有权力的时候。
锦衣卫的官员贵族情报司,已经开始运作,加强了对各地王府的监控。
桂王作为拥有皇位继承权的皇室成员,监控更是严密。
郑士毅几乎不假思索,就把桂王的近况道了出来:
“桂王已经打算去南洋开藩,不愿留在衡州。”
“他的王府在去年突然坍塌了,压死六名女子。”
“有传言说是不祥之兆,寓意衡州不欢迎桂王。”
“衡州地方士绅,也鼓动桂王离去。”
朱由检闻言哼了一声,知道那些士绅的想法。
一个藩王过去,显然是要在当地占据一大块利益的。
以前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如今朝廷鼓励宗室去海外开藩,他们当然要抓住机会鼓动还没扎根的桂王离去。
他想着桂王府坍塌的事情,询问道:
“桂王府的坍塌,和这些人有关系吗?”
“有没有人动手脚,谋害皇室中人?”
这个问题很敏感,郑士毅斟酌之后,才说道:
“应该没有人动手脚,是桂王府建得太差。”
“负责营造的内官监掌印李永贞,在营建几个王府时没少上下其手,多个王府都深受其害。”
“桂王府的事情,应该与此有关。”
朱由检听到这番话,想到自己的信王府同样建得很差,这才缓缓点头,认可这个解释。
但是他仍旧有些不放心,下令道:
“锦衣卫侍卫司侍卫总队,要专门成立几个保卫处,负责皇室成员的保卫工作。”
“无论皇室成员做什么,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发生什么事情,也要一查到底。”
“对危害皇室成员的涉案人员,要从快从重处罚,让他们丧失危害能力。”
“锦衣卫所有机构,都要支持保卫处的工作。保卫处的一切都列入机密,禁止其他人私自查阅。”
“这点务必和皇室成员说清楚,光明正大地派遣侍卫保护他们。”
郑士毅等人听着这番话,知道皇帝是加强对皇室成员的监控。当然明面上谁也挑不出错来,皇帝这是在关爱皇室成员。
以后保卫处的工作显然会很重要,尤其是当今皇帝的皇子越来越多,而且在鼓励开藩。
思考着这件事的影响,他们又听到皇帝下令道:
“桂王既有意开藩,那就让他去缅甸选封地。”
“把吴三桂派去桂王府任职,辅佐桂王开藩。”
把历史上灭了桂王一系的吴三桂,派去桂王府任职。
让他帮桂王打封地,以赎前世罪孽。
郑士毅等人不知皇帝的恶趣味,他们虽然觉得吴三桂有些太年轻,派去桂王府显得不够重视。
但是想想还要给桂王派遣长史等官员,也就没有多言。
朱由检在安排了这件事情后,又向方弘瓒道:
“听说袁崇焕除了和东林党勾搭外,仍旧和阉党有联系。”
“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相关情报?”
方弘瓒负责的建虏情报,有不少地方和袁崇焕有关,所以对袁崇焕的消息很是重视,闻言当即说道:
“霍维华在辞去兵部尚书前,把荫子功劳让给袁崇焕,因此有些香火情。”
“他与何可纲等人,曾和袁崇焕书信往来,交流大凌河堡防御。”
“还有在香山岛的冯铨,因为荷兰进犯之事,曾在家乡招兵,从袁崇焕那里借人训练兵士。”
“袁崇焕和东林党、阉党都有很多往来,只是因为接连涉嫌通虏案、又久在西南任职,已不受两党重视。”
“臣观他现在的表现,是要投靠陛下。”
朱由检闻言微微点头,认可方弘瓒的分析。叮嘱他道:
“袁崇焕在辽东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只要他在西南专心建功立业。”
“但是对他的监控不能放松,如果发现他有别的心思,那就及时报上来。”
“他的那些旧部也是一样,包括祖大寿、吴三桂等人。”
方弘瓒听得暗暗咋舌,不知皇帝对袁崇焕有多忌讳,才要把这个人和他的部下一直监控起来。
甚至他还隐约听出皇帝的意思,那就是如果这些人不安安分分建功立业,那就把他们除去。显然皇帝心里,对这些人都不放心。
锦衣卫凡是听到的人,都在心里和袁崇焕划开了界限。甚至对于和袁崇焕交往密切的徐本高,他们也觉得要离远点。
——
朱由检在处理了这些具体事务后,又向一众锦衣卫高层道:
“如今关于安全需求的讨论,已经沸沸扬扬。”
“还有人借着通虏案,提出不但个人有安全需求,国家也有安全需求。”
“锦衣卫已经创办安全学堂,朕以为应该让他们办个《安全报》,向民众普及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办法,号召更多人的投入安全工作中来。”
“这对锦衣卫的形象大有好处,你们都要抓住机会。”
郑士毅、刘侨等人听到,纷纷摩拳擦掌的准备创办《安全报》。
报纸的威力他们早已知道了,甚至锦衣卫还有个舆情司,专门负责操纵舆论。安全学堂的新闻舆论专业,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如今舆论上难得对锦衣卫有利,安全学堂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他们都觉得创办《安全报》正在其时,可以把锦衣卫的形象扭转过来。
对于关心此事的皇帝,他们心里也又多了一重认同。认为皇帝虽然不让锦衣卫肆意妄为,却仍旧很重视锦衣卫。
如今锦衣卫的权力明面上是缩小了,实际却一直在膨胀,只是更多在暗地里。
很快,他们就听到皇帝的又一道命令,锦衣卫在明面上的权力,同样得到了扩展。
只听朱由检道:
“公共安全事务至关重要,朕打算在锦衣卫成立公共安全委员会,卫尉寺卿刘侨做主官。专门负责公共安全事务,以及维护公民的个人安全。”
“卫尉寺四大总署负责人,还有巡捕总队、鹰扬军的护军,以及户部民政司的郎中、光禄寺和太医院的食品药品监督机构,还有税警总队、海警总队等有关治安的武装力量,负责人都可以担任公安委委员,由公安委统一调遣。”
“公安委负责整合公共安全力量,甚至在必要时可请求军队援助。地方公安委同样,把巡检司等机构纳入,由卫尉署或治安署署长做主官。没有治安署的,以县尉兼任。”
“今后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事务,就都交给公安委。”
这个机构的设立,无疑把卫尉寺的权力扩充了一大截。今后卫尉寺卿不仅可以掌管卫尉寺,还可以通过公安委,插手其它衙门。
众人羡慕地看着刘侨,感觉他越发得到皇帝信任。说不定下一任锦衣卫掌印就是他,郑士毅就算为了自保,也不可能长久干下去。
就连朱由检也想把锦衣卫掌印换个人,避免被同一个人掌控时间太长,带来安全隐患。
不过现在这件事还在绸缪中,锦衣卫机构完善,却不能耽搁下去。
所以,他仍旧给郑士毅加担子,任命道:
“锦衣卫、或者说枢密院,应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统一负责国家安全事务,打击内外敌人。”
“像是有关建虏的事务,它就不仅仅涉及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而是危害到了整个大明的国家安全。”
“今后再发生沈棨、张存仁这样的案件,就应该由国安委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行动。”
“免得像这次那样,因为抓了沈棨惊动张存仁,不得不对他紧急抓捕,坏了辽东的谋划。”
这件事情被辽东方面抱怨多次,锦衣卫没少遭到责难。方弘瓒之所以被任命掌管建虏事务,就是这个原因。
如今皇帝设立国安委,他的临时任命算是结束了。这让他很是关心自己能不能成为国安委委员,获得更大权力。
郑士毅同样对国安委很关心,因为这个机构明显是像公安委一样,要涉及其它衙门的。他小心向皇帝询问道:
“陛下说国安委属于锦衣卫,又属于枢密院。”
“是不想像北司房情报中心那样,以情报部的名义在枢密院挂牌?”
情报部长这个职务,如今就是郑士毅兼任的。
作为枢密院六部之一,这个职位给他带来不少荣光。他在得知国安委同样属于枢密院后,自然也希望这样。
朱由检颔首说道:
“正是如此!”
“国安委的工作有不少需要军队的地方,所以需要让枢密院各部参与。”
“你这个情报中心的负责人,还有协理情报工作的方弘瓒,担任国安委的主任和副主任。”
“参谋部、后勤部、装备部、边防部、海军部,还有政务院的兵部,都要至少派出部务佥事担任国安委委员,负责所属部门的情报,支持国安委的工作。”
“这件事朕会向袁卿嘱咐,让他帮助你组建国安委。”
“如果事情重大,甚至可召开枢密大臣会议讨论。”
这个任命,让郑士毅喜出望外。
因为国安委委员包含其他各部官员,以后再让各部支持锦衣卫的工作,那就方便多了。
甚至如果这些委员的级别再高一些,完全能看作枢密会议。
可惜皇帝没让他这样扩张国安委,明确国安委的等级低于枢密大臣会议。
但是即便如此,国安委成立之后,他这个情报部长在枢密院中,也会更有发言权。
锦衣卫情报中心会和枢密院进一步交融,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虽然名列其中,却完全游离在外。
公安委和国安委的成立,是锦衣卫权力的又一次扩张。代表着锦衣卫的权力,向其它衙门扩展。(本章完)
(https://www.tuishu.net/tui/635748/21215368.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