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 第三百七十二章 .被赵马两家带起的不正之风

第三百七十二章 .被赵马两家带起的不正之风


天天吃肉,时间一长,吃的都没有以前猛了,但哪天饭桌上要是没有肉,这顿饭吃的绝对不香。

    如今每天在赵家吃饭的这些人,就处于这样一个奇怪的状态。

    好在赵家不缺肉,今晚上烀鹿肉、焖熊肉,再配上赵威鹏在城里买回来的青菜,做了芹菜粉、韭菜炒鸡蛋、家常凉菜和蒜苗炒鹿肉,

    今天到马家办完了问礼的事,王强很是高兴,在没有赵有财的桌上,他频频举杯招呼大家喝酒。

    同样表现出高兴的还有邢三,这老山狗子今天竟然也举杯张罗了一波,这在平时是绝对没有的。

    今天晚上,马家也吃烀鹿肉和焖熊掌。

    鹿腿用山花椒和盐烀熟了,然后用手撕成小条,蘸着盐面吃,别有一番滋味,下酒很是不错。

    此时女人、孩子在西屋吃饭,都已经吃的差不多了。马大富、马胜爷俩陪着马玲那两个姨夫,还在东屋喝着酒。

    马玲的三姨夫孙长东,吃了口鹿肉,又喝了口酒,才问马大富说:“二姐夫,咱姑爷家办席整几个菜呀?”

    “嗯?”马大富一愣,他也不知道啊,这话他也不能问呐。于是,马大富笑道:“我也没问呐,但我估计他家席是差不了,平时吃饭都七个盘子、八个碗的。”

    “没问就拉倒。”相比孙长东,马玲的大姨夫刘进宝是个实在人,只听他开口道:“人家整几个菜跟咱没关系。”

    “那咋没关系呢?”孙长东瞥了刘进宝一眼,道:“我姑爷家整几个菜,咱家得差不多,要不然不让人比没了吗?”

    “哪有那些说道啊?”刘进宝皱眉道:“长多大屁股做多大裤腰呗,以前地主家娶媳妇也没讲究这些呀。”

    “唉呀,大姐夫。”孙长东笑道:“你家不在这林区,你不知道。咱那姑爷家,比特么地主还有钱呢。”

    说着,孙长东手拿筷子点在桌子上,道:“虽说咱席是各办各的,但咱比人家稍微差点,那可以。但要差太多的话,闺女嫁过去不也觉(jiǎo)着矮一头吗?”

    听孙长东这话,马大富不禁皱起了眉头,思索着他孙长东说的话。

    “矮啥矮呀?”刘进宝对孙长东的话不以为然,道:“这得看姑爷家都啥人,跟着办啥席没有关系。我上次看,我觉着姑爷他家还行。”

    “那也有关系。”孙长东反驳说:“人行不行的,那我们的屯子屯长家还行呢。前年屯长家老儿子娶媳妇嘛,那老儿媳妇娘家困难,那闺女在我们屯长家家吃饭,都上不去桌啊。”

    此时的孙长东,跟个长舌妇似。

    可他此话一出,马大富脸色顿时都不好了,急忙问道:“长东啊,那样呢吗?”

    “那你寻思啥呢,二姐夫?”孙长东表情夸张地道:“后来就因为这老儿媳妇给他家生的是姑娘嘛,那家伙好悬,都没给撵家去。后来没撵,那也没给那儿媳妇好好伺候月子。”

    “真的?假的呀?”刘进宝提出疑问,孙长东连连点头,道:“真的,有钱人家真特么跟咱真不一样。”

    说着,孙长东抬手一比划,道:“尤其是现在,家家还不让多生……”

    见马大富沉默不语,孙长东端起酒杯,冲马大富道:“二姐夫,你就听我的吧,嘎亲家是一辈子的事儿,可不能让人瞧不起咱。

    尤其是我听我二姐说怎么的?那姑爷以后还要给咱家小洋安排工作啊?这咱不说别的,你要让人说咱攀这亲戚,那玲儿以后进他家门也不能消停。”

    “这……这可咋整?”马大富端起酒杯跟两个连桥碰了一下,但听孙长东的这番话,马大富也没心思喝酒,便又把酒杯放下了。

    马大富是个疼闺女的,要不然也不会把小金库交到马玲手里。

    “爸呀。”似乎是看出了马大富的担心,马胜忙对马大富说:“我感觉老赵家不能,我赵婶儿那人多敞亮啊?还有赵军,那是最仁义的。”

    “嗯。”听马胜如此说,马大富略微宽了宽心。

    不知道孙长东是啥心思,马胜话音刚落,他便对马胜道:“马胜,姑爷家好是好啊。但两家一办事,屯里人过来一看,咱家菜照人家差那么多,肯定得议论咱们,是不是?”

    听孙长东这话,马胜不吱声了。就这半年,马胜也隐隐听到有人议论,说赵马两家嘎亲家,是他们老马家掏上了。

    当然,议论这事儿的源头不是什么好老娘们儿。虽然他知道那些人是羡慕、嫉妒,但马胜听着也感觉不舒服。

    “老大呀,你去。”就在这时,马大富冲马胜一挥手,道:“上那屋给你妈招唤回来去。”

    “哎。”坐在炕沿边的马胜应了一声,下地到西屋叫来了王翠花。

    “咋的啦?”王翠花进来就问:“还要点啥呀?再炸个花生米呀……”

    “你先别花生米了。”马大富打断了王翠花的话,紧接着又问:“你听没听屯子人传,老赵家办席几个菜呀?”

    “没有啊,现在李如海不咋出来了,也没人知道老赵家事儿了。”王翠花道:“咋地啦?他家几个菜咋地?”

    “二姐。”这时,孙长东问王翠花道:“他家不得十个菜呀?”

    “我估计得。”王翠花点头,道:“就过礼那天,那还多少个菜呢。”

    说完这句,王翠花又语气肯定地补充一句,道:“这阵儿家里都没啥菜了,但八个菜,他家肯定是得有。要出去买菜,十个菜就保准儿的。”

    王翠花怎么也没想到,老赵家办的酒席会是永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十二道菜。

    而听王翠花这么说,马大富不再犹豫,道:“翠花呀,咱家办事再加俩菜。”

    王翠花闻言,脸色一变,道:“现在都六个菜了,还加啥呀?”

    在东北,吃饭的菜菜码都比较大,讲究一个不能抠抠搜搜。

    办席那天虽然菜不多,但每一道菜都是用装鱼那种大盘子或者小盔儿、小盆往上端。再加两个菜的话,不仅要增加许多成本,关键是这两个菜没地方弄去。

    这个月份办席,甚至不如冬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起码酸菜、白菜、萝卜、土豆都能弄着。自家没存那么多,找屯子人也能凑出来。然后再加上大豆腐、干豆腐,也就差不多了。

    而到这个月份,家家户户都快没菜了,家里剩的储存菜都算计吃,就等着开春采山野菜呢。马家能张罗出六个菜,已经不容易了。

    要知道马家招待永安屯人和马大富、马胜的林场同事,就得摆四十桌。

    为了这四十桌席,王翠花、许小青婆媳俩走了屯子里一大半的人家,拿钱跟他们买土豆、白菜、胡萝卜。

    这家买仨土豆,那家买俩胡萝卜,下一家再买颗葱,这么才把四十桌席所需要的食材凑够。

    而最近这几天,马大富、马胜也没闲着。爷俩趁着春猎,跟相熟的跑山人买了四头野猪,还有一头大马鹿。

    好不容易把酒席解决了,马大富又要加菜,王翠花忍不住皱眉,问道:“加菜?加啥菜呀?”

    “爸啊。”马胜也知道这事为难,便向马大富问道:“要不咱看看,找人买个黑瞎子?”

    “黑瞎子可不好买。”马大富摇头说:“那个玩意,一般人整不了。”

    马大富这话说的不假,自从周成国受伤归隐、徐长林年老收枪,永安林区这边最能打黑瞎子的,除了他姑爷,就是他亲家。

    如果平时马家需要黑瞎子,不管是请客还是送礼,马大富找赵军说说,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但要操办马玲出嫁的席面,这就不能找赵军了。

    “那买罐头啊?”马胜说这话,心里都打退堂鼓。上罐头的话,一桌得两瓶午餐肉、两瓶鱼罐头才能凑够八个菜。但那样的话,四十桌席的成本就得超出一大截。

    “爸、妈。”忽然,马洋从门口探进头来,对马大富、王翠花道:“要不咱进城,买点青菜啥的呢?”

    “青菜?”王翠花一皱眉头,就听马洋说道:“就过年前,我军哥给咱们拿那些菜,那不都行吗?咱买几捆芹菜,整点粉条一扒拉,不就是酸菜粉吗?”

    听马洋这话,王翠感觉可行。

    而就在这时,马洋又道:“再买几捆韭菜,炒个韭菜土豆丝,这俩菜不就有了吗?”

    “啪!”听马洋这话,马大富一拍桌子,拍板道:“就这么整,那啥……”

    说着,马大富看向王翠花,道:“翠花你那啥,明天你找王富去,让他看看下山给咱买点儿韭菜、芹菜回来。”

    马大富说这话时,心脏砰砰直跳。他在家不当家、不做主,但为了闺女,马大富也不管那些了。反正当着大姐夫、三妹夫,马大富不信王翠花会撅自己面子。

    “王富上不了。”王翠花毫不犹豫的给马大富泼盆冷水,然后解释说:“要买青菜啥的,得上城里大商店,山下那镇子啥没有。”

    “这个……”马大富闻言看向马胜,却见马胜也皱着眉头。

    这时又是马洋,他对马大富道:“爸,要不咱们整个车啥的进城呢?”

    “进城……”马大富闻言一怔,随口说道:“那能行吗?”

    “他爸,你别说。”王翠花忽然接过话茬,道:“进城还真行,咱要进城的话,咱的烟酒也不在王富家拿了。咱进城买,还能便宜点儿。”

    “那要进城的话,咱借个爬犁呀?”孙长东在一旁插嘴,马大富笑道:“那肯定的呀,咋也不能咱几个去背回来呀。”

    “爸!”这时,马胜紧忙拦住马大富,道:“爸,你要上山河、稻花,赶马、赶牛都不行,当天回不来。”

    听马胜这话,马大富不禁皱眉,问道:“那咋整啊?”

    “二姐夫,姑爷家不有车吗?”孙长东问道:“咱借使一天还不行吗?”

    “这个……”马大富看向王翠花,而王翠花想了想,便对马胜说:“老大呀,你明天买两盒烟,过去跟赵军说说。看咱家办事儿头一天,借他们的解放车使使,”

    “翠花。”马大富闻言,忙问王翠花道:“咱借车,咱也不会开呀。借车行,那总不能让人家再送咱进城吧?”

    “不就是开车吗?”王翠花瞥了马大富一眼,然后看了马胜道:“老大,你家西院牛小眼子不车队的吗?跟他说说,让他跑一趟能不能行?”

    “行,我跟他说,能行。”马胜想都没想,一口就应了下来。两家左右邻居住着,只要不结仇,那谁家说句话就都好使。

    加菜的事定下来,马大富再跟两个连桥喝酒时,脸上就多了几分笑容,

    这一高兴,马大富就喝多了,

    和马大富相比,他亲家赵有财却有点遭罪了。

    这两天,赵有财肯定是喝不了酒了。昨天受的伤,今天伤口肿的厉害,林雪又给他上了药,打的消炎针,但效果并不明显。

    没办法,这伤就得养。

    说起来这事还挺吓人,这年头永安这边儿,没听说过有破伤风针。要赵有财伤口真破伤风了,赵家的喜事就直接改白事了。

    伤口捂着不爱好,家里还那么多女眷,又不能让赵有财光膀子。于是,王美兰就就找了个旧的布衫子,把后背盖住伤口的部分剪下去,将伤口露出来。

    吃完饭,赵军开车送姐姐、姐夫回家,而食客们各自散去。他们临走前,王美兰给每家拿了两捆韭菜,让他们明天各自在家做包馅吃,

    ……

    第二天早晨,王美兰起来摊鸡蛋、切韭菜。

    韭菜鸡蛋馅不能提前准备,要不然韭菜出水还不新鲜。

    韭菜鸡蛋馅的水饺,主要占一个鲜字。这年头、这季节,吃韭菜属实是不容易,多少人一冬天了,就想这一口呢。

    赵有财是吃不上了,王美兰说韭菜是发物,不利于他伤口愈合。于是王美兰特意擀了一些饺子皮,下在锅里煮。煮熟了以后,配上酱缸咸菜给赵有财吃。

    这一个早晨,王美兰是整个家里最忙碌的人。她先是个人包了三百多个饺子,然后又给赵有才擀了十几个饺子皮,

    养伤期间活动量减少,赵有财的饭量也下来了。

    伺候完赵有财吃饭,王美兰又经管赵虹、赵娜两个小的。等两个小的吃完,王美兰又刷洗碗筷。

    等把家里收拾完,看着两个闺女跟小铃铛去上学,王美兰才穿戴整齐,跟赵军一起出家门。

    娘俩不远走,从家出来到新宅。先是赵军,他拿起电话打到永兴大队。

    陶家人早就说了,赵军结婚的时候,他们家所有人都会来。

    赵军前几次去永兴,也都提到了自己结婚的日子,陶家人知道赵军家办事是五天之后。但知道归知道,赵军需要正式向陶家人提出邀请。

    除此之外,赵军打这个电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那天他家的席又加了两悠,房后圈里养的那头猪肯定是不够用了。

    赵有财让赵军上前打头野猪,王美兰说什么都不干。

    于是在电话里,赵军又和陶大宝订了一头大黑猪。等他家办事的前一天,赵军开车进城买完青菜,回来的时候顺路就把猪拉回来了。

    跟陶大宝说完,赵军就撂了电话。然后,王美兰把电话抄起来,打给她娘家亲戚。

    上次王长海的到访,让王美兰多了一家娘家人。有了娘家人的王美兰,就像心里有了根。

    这一个电话打到蛟河新安村村部,王美兰守着电话等了十多分钟,才等来了自己的六叔、六婶。

    王长海还好,说两句话把正事儿说完就拉倒了。可王长海老伴跟王美兰将近二十年没见,拿着电话说起来就没完了。

    王长海在他们住的那村子混的也不错,村长是他儿子的大舅哥,亲家老太太打电话,谁还能催她是咋地?

    就这样,王美兰一个电话就打了四十多分钟。

    赵军三十分钟前就走了,王美兰在这屋里冻得哆哆嗦嗦的,但心里却是热乎乎的。

    这电话越打,王美兰越感觉家里有个电话真不错,自己跟六婶将近二十年没见,这一个电话打的,感情都回来了。

    她是美了,而此时榆树乡衙门里,里正张少文用力地把话筒摔在桌上,然后抬头看向副里正邹云川,吼道:“不说西山屯安完了吗?咋特么要一个小时没要通呢?”


  (https://www.tuishu.net/tui/641490/834443994.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