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书网 > 天唐锦绣 > 第两千三十章 父子“倭奸”

第两千三十章 父子“倭奸”


物部足利震怒:“你听听你自己说的是什么话?你是倭人,自当竭尽全力传承倭国之国祚,哪怕弹丸之地、偏居一隅,那也是咱们倭人的国度!当下纵然局势紧迫、国祚摇坠,可只需隐忍下去,确保血嗣不绝,终有一日会强盛崛起,将今日周边诸国加诸于倭国之苦难百倍千倍奉还!”

他很是生气:“我费尽心力、花费无数代价将你送去大唐,你就给我学了这些回来?即便我不曾读过多少唐人典籍,却也知道“卧薪尝胆'之故事,勾践尚能在亡国之后励精图治、奋起反击,咱们总不能连勾践都不如吧?  ”

面对父亲疾言厉色,物部磨既未战战兢兢、亦未桀骜不驯,神情恭谨的苦笑着,道:“父亲既然知晓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可知为何这个故事能够流传至今?”

物部足利一愣:“难道不是因为其足够励志,足以教育后人、给后人树立榜样?”

物部磨摇摇头,道:“所谓“物以稀为贵',“卧薪尝胆'的故事之所以流传甚久,主要是因为这件事太过稀有。父亲试想,周朝八百年国祚,其诸侯国何止千百?那么多国家都在历史之中逐渐消亡,绝大部分甚至连后人都不知其名、不知其地,唯有“卧薪尝胆'流传下来,正在与其不可复制。这件事成功的概率用“百不足一'来形容亦不为过,父亲还觉得倭国能够效仿么?”

很多事之所以被后人计入史书、流传下来,并不一定是这件事如何具有复制性,更多是在于其稀有、罕见。

“背水一战”也好、“破釜沉舟”也罢,这都是华夏历史之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可之所以经典就是在于其置诸死地而后生的不可复制性。

谁若是在实战之中予以效仿,先将自己置诸死地,大概率是死得不能再死,绝无后生之机会……物部足利沉默。

物部唐神色肃然,上身微微前倾,直视父亲的眼睛:“如今高句丽已经灭亡,百济覆灭,新罗内附于大唐,半岛之上已经没有可以牵制中原的力量,唐人只要愿意,便可以全力以赴攻略倭国,试问大人,如何能挡?”

物部足利依旧沉默。

唐军之强,举世无敌,无论是武装到牙齿的具装铁骑、重甲步卒,亦或是乘风破浪、横行七海的水师,都非倭国可以抵挡。

物部唐续道:“大唐之所以扶持虾夷人攻略本岛,纵容高句丽人、百济人祸乱倭国,皆在于至始至终倭国从不曾挑战大唐之权威,说起来有些可悲,倭国居然连百济都不如,可这却又是倭国之幸运。”物部足利叹了口气。

唐人之心思,倭人又岂能不知呢?

只不过大唐国势太盛,倭国又因皇位传承出现岔子导致内部纷乱,国力一降再降根本没有与大唐分庭抗礼之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唐人给虾夷人送去武器、装备,纵容其对倭国发动战争……只要

大唐没有公开向倭国宣战,那么所有的一切倭国都必须忍耐。

甚至不得不在明知虾夷人受唐人蛊惑、支持进而侵占倭国领土的情况之下,仍要向大唐求援,宁肯出卖港口、矿山……

物部磨言辞锋利、语气咄咄:“大唐固然未曾向倭国宣战,往后大抵也不会如此,可倭国终究还是要亡的!”

大唐对于倭国之战略已经极为明显,但凡有识之士都看得清楚,只不过相比于倾举国之力覆灭高句丽而言,所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模式,但收手段固然不同,却是殊途同归,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一一将周边所有之隐患尽皆铲除。

物部足利唉声叹气,不知说什么好。

物部磨道:“既然倭国终究要亡,所有倭人都将沦为亡国奴遭受唐人之奴役,咱们何不先走一步呢?”物部足利道:“此言何意?”

“他日倭国覆灭之时,吾等倭人皆为亡国之奴,希冀于唐人能够慈悲为怀饶恕吾等性命,累世所有之家业尽皆充入国库……可若是咱们现在便投诚,那便是大唐的功臣,他朝倭国灭亡,唐人也还要用倭人来治理倭国。”

对于大唐来说,倭国不过是弹丸之地,可毕竞也下辖数座大岛、小岛数千,地域之内山岭纵横、水流纷乱,需要下大力气予以治理。与其调派无数唐人进入倭国熟悉地势、考察民情、制定策略,何如直接用倭人来治理倭国?

只要大唐有这样的政策,那么物部氏为何不能争取?

到那时,物部氏固然不是倭王,却有着比倭王更为强大的权力………

物部足利有些心动,但还是表达疑虑道:“对于唐人来说,即便以倭人治倭,但最佳之选择却还是倭王……如今的倭王出身于苏我氏,而苏我氏与大唐的关系素来亲密,咱们如何能够取而代之?”物部磨淡然道:“这个容易,只需将苏我赤兄杀死,咱们再献上唐人无法拒绝之贡献,唐人又怎会拒绝呢?”

苏我入鹿将倭王一系斩尽杀绝,自己也在兵变之中身死,其堂弟苏我赤兄在各方拥护之下成为新的倭王。

但苏我氏气数已尽,所谓的倭王也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物部足利愕然:“苏我赤兄身在飞鸟京,想要杀他何其困难?再者,你所谓唐人无法拒绝之贡献,又指何物?”

物部磨忽然面色狰狞、咬紧牙根:“将其诱至松山城来予以斩杀,而后将伊予岛赠送于大唐,物部氏举足搬迁至江户川。”

物部足利:….….”

他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儿子,好似看着怪物一般。

好半晌才稳住心中震撼,迟疑着道:“你去大唐留学,就学了这些东西?  ”

物部唐沉默一下,道:“我在国子监读书,几乎翻遍了华夏所有史书,发现其中洋洋洒洒都注明了一个道理:成王败寇!  ”

对与错、善与恶,从来都不曾出现于人世间。

唯有“成败”二字,亘古长存。

只要你能赢,杀兄弑弟如何,逼父退位又如何?

当你是胜利的时候,以往之所作所为不仅没人在乎,甚至还会歌功颂德、粉饰一新,自有大儒为你辩经!

物部足利陷入沉思,不得不说他的确心动了。

想当年,物部氏与苏我氏并驾齐驱、甚至占据上风,共同执掌倭国之朝政,结果双方之间积攒多年的矛盾在对待佛门一事上彻底爆发出来。

苏我氏试图通过崇扬佛门、替代本土的神祗信仰,以此来打乱倭国稳定的政治架构,这是作为古老世家的物部氏所不能容忍的。物部氏甚至冲入苏我氏建立的寺庙,将佛像的面目劈烂然后丢入海中……等到用明倭王死后,因皇位继承人之争,两家终于展开大战。

结果是苏我氏大胜,物部氏黯然下野。

时至今日,苏我氏虽然在兵变之中实力大损、几乎灭门,但倭王之位却在唐人支持之下落到苏我赤兄头上。可以想见,只要倭王之传承不断,物部氏便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世家,永不能登堂入室、执掌倭国核心权力。

若是苏我赤兄死了,那就等于苏我氏彻彻底底从倭国历史当中抹除。

“是个好主意,但这件事不好办啊!且不说苏我赤兄躲在飞鸟京很难杀掉他,即便杀了,苏我氏身后有唐人支持,完全可以再选一个苏我氏子弟成为倭王,反正都是傀儡,没有差别。”

物部磨目光灼灼:“敢问父亲,唐人为何支持苏我氏?”

物部足利看着儿子,没说话。

物部唐道:“自然是为了利益!因为倭王一系阻挡了大唐的利益,所以大唐要灭了倭王一系,而苏我氏可以给予大唐他们想要的利益,所以大唐支持苏我氏成为倭王……若是咱们家能给予苏我氏所给不了的,大唐未必不能支持物部氏!”

唐人会在意谁是倭王吗?

自然不会。

在唐人眼里,倭人与那些茹毛饮血的野人没什么区别,是死是活哪会在意?

良久,物部足利下定主意,问道:“首要之务是与大唐联络,取得大唐之承诺,如何实施?”说到底,这件事必须与大唐商谈好利益交换,要看大唐需要什么样的利益才能支持物部氏,而物部氏又是否拿得出大唐需要的利益,只能双方谈拢、取得大唐之承诺,才能当真去施行。

物部磨精神一振,道:“父亲放心,我已经找到一个极为合适之人选,可以通过此人影响到大唐太尉房俊。父亲应当知道,大唐皇帝所能掌控的是陆地,而在大海之外,房俊才是无所不能的神祗。”物部足利蹙眉点点头,看来儿子是早有定计、胸有成竹。

他忽然问道:“此事若成,你能得到什么?”

“啊?”

物部磨一愣,没料到父亲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犹豫一下,实话实说:“或许……能够得到一个进入贞观书院读书的机会。”


  (https://www.tuishu.net/tui/653122/833722245.html)


1秒记住推书网:www.tuishu.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tuishu.net